第514章《教父》华夏电影的里程碑!曹晏海要出名了?
法租界。
霞飞路与迈尔西爱路的拐角处。
国泰大戏院坐落于此。
这座电影院耗资十五万法币,占地面积达到了2153平方米,老板是英国籍广粤人卢根。
早在十多年前,卢根便已经在香江发迹,并且进入到了电影行业。
在早期的电影行业,卢根也被称作“华南影院大王”“华夏电影院大王”,足以见得他在华夏电影市场的地位。
黎明伟本也在香江发迹,与卢根又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
此次首映礼热闹非凡,各界人士都愿意来捧场,诸如文化界的林玉堂、田汉、夏衍,电影界的胡蝶、蔡楚生,商界的黄伯惠、项松茂、荣德生、哈同等等。
杜月笙自然是不能够缺席,他早早跟着沪市市长张群,在会场之内找好了座位,两个人热烈攀谈起来。
维持会场秩序的显然是青帮的成员,有青帮在场,自然没有人敢造次。
特别是看在包国维的面子上,原本沪市文化界有股子剑拔弩张的味道,都变得十分和煦起来。
大家都愿意卖如今的包国维一个人面子,谁能知道,现在便叱咤风云的包秉文,今后到底会达到什么样子的成绩?
坐在前排首座的沪市市长张群,看着面前如今沪市最大的一块荧幕,不由得发出感慨说道。
“还是杜先生眼光独到啊,早早便看中了包秉文这块璞玉,如今他享誉海内,以十八岁之年龄,在北大教授天下学子。
听闻如今,秉文还成了北平张大帅的座上宾,实在是令人羡艳啊!”
老实说,张群心里还是有些嫉妒的,杜月笙早早便搭上了包国维这条线。
自民国建立以来,出彩的文人并不是没有,可像是包国维这般“奇葩”的只此一个。
而也正是这种“奇葩”,给了包国维嚣张的底气,他若是只在文学一途上有影响力,那顶多也只算个文学天才。
面对文人,国府有的是处理手段。
可他偏偏不走正路,一边写书,一边还要研究一下医学、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
如今甚至还拍了一部电影,眼看沪市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十四家外国驻沪领事馆公使,来了十个公使。
敢问全华夏,如今谁能够有这个阵仗!
杜月笙倒是气定神闲,笑着说道。
“岳军兄言重了,鄙人与秉文有些交集,也可不算是深厚,秉文能有今天,概因其自身努力,我这个做长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