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和悔恨。是啊,为
什么当时人们只想到了“缅怀”,想到了“复仇”,想到了“遗志”,却偏偏
没有去认真地思考血的“教训”。也许,这歼敌三万的巨大胜利所带来的欣
喜竞将理应重视的教训稀释冲淡?教训,从来都是一个报复欲极强的坏家
伙,你不重视它,它会以十倍二十倍的惩罚来回敬你!
※※※※※一星期后,十兵团挟胜攻金。
攻方七个主力团二万人。守方李良荣二十二兵团二万人。数量旗鼓相
当,质量则早已不能同口而语。优势的一方开始滋生轻敌麻痹、盲目乐观:
叶飞忙于厦门城市接收,满脑子想的是二十万居民的吃、穿、住、用,把作
战指挥权过多地下放;指挥机关没有人深入研究风浪、潮汐规律及其变化;
只有一次能载渡三个团的船,这仅有的二百来条船一旦回不来咋办;三个先
头团隶属于三个不同的师,战前,竟未充分研究如何协同,指派的师职指挥
员未随先头团登陆,统一指挥;夺占滩头后,一味勇猛穿插,乘胜追击,没
有巩固滩头阵地;最大的失着还是已经侦悉胡琏十二兵团二万余人撤离汕
头、正在海上,可能去台,也可能来金,发起战斗时,却立足于抢在胡琏兵
团之先攻占金门,而对胡琏兵团可能登陆,未予重视。。攻金之战,就是这
样一个错误套着一个错误、一个遗憾勾着一个遗憾的链,其间,如果有一个
环节为“正确”,为“审慎”,为“周密”,战局就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话说回来,攻金如易,当年郑芝龙、郑成功岂敢在此筑巢屯兵?战后,一名
高级指挥员总结说:同样的对手,如果在陆地上你认为有七分把握消灭它,
而渡海去打他,你得把保险系数起码加大三倍。
可惜,这经验得来太迟。
※※※※※1949 年10 月25 日,夜暗星稀,风急浪高。三个团九千将
士依次登船。隔着夜幕,看不到他们铁青的脸和刚猛的神情,但可以感知到
他们炯炯的眼睛在发光。
他们此行是欲重演一部历史。沿着郑成功进军的路线,建立同样不朽
的业绩。
第一幕厦门已经落帏。金门是第二幕。最后一幕是台湾。动员口号很
令人振奋鼓舞:打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两仗!
所有人都知道,“最后”将是一场硬仗,有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