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逍遥小说网 > 泰昌大明 > 第383章 翻译结束

第383章 翻译结束

修啊?”

钱谦益一眨眼,也转换了心情。“照常例来说,现在已经开馆了,不过因为今年开了恩科,所以进度得往后延一延。”

明代史馆制度与前代相比,其最大的特征是临时性。其基本格局是将唐、宋时期在内廷置备文学顾问的翰林院与职掌记注修史的国史馆合二为一,以翰林院的编修、修撰、检讨等作为史官,需要修史的时候就将这些官员调出来,搭建班子,临时开设史馆。一旦史书修竣,该史馆便宣告解散。

修史虽然是翰林院的活儿,史馆也勉强算是翰林院的下属机构,但在此期间,内阁和礼部会高度参与。

内阁之于修史,主要体现在人事权上。翰林院和史馆自身没有任何人事权,监修官、正副总裁官等主要官员都由皇帝降敕钦点,而监修官及正副总裁官以下的史官,有时出自钦命,但往往是由内阁提出人选,皇帝点头盖印通过就是。

而礼部之于修史则主要体现在流程和典仪上。开馆修史的旨意既不是下给翰林院,也不是下给内阁,而是发给礼部。敕书的形式通常是,现任皇帝敕令礼部“遵循祖宗故事,通行诸司采辑事实,送翰林院纂修‘某宗实录’”。开馆之前的典仪也由礼部筹备,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所谓的开馆宴,也就是在礼部大堂吃一顿。

这顿饭一般由礼部尚书亲自主持,但现在礼部尚书在贡院关着,代掌礼部印务的周嘉谟,并不想越俎代庖地把徐光启的大活儿给干了,就只负责一些日常事务。

目下,内阁没有提,堂官在阅卷,皇帝也不催。所以这个大事就还悬着没有着落。不过,无论是翰林院还是其他衙门的预期,都是在恩科结束之后便开馆修史。到那时候,就算他们不提,皇帝不问,礼科也会跳出来提醒。

钱谦益一提到恩科,王徵的心脏突然开始乱跳。尽管王徵做了再考不上就去吏部报到的心理建设,也说过不少豪言壮语。但真到临近放榜的日子,他还是不能免俗地紧张了起来。王徵咽了唾沫,干干地点头道:“原来如此。”

钱谦益似是看出了王徵的窘态。他拿起酒杯王徵向回敬去,半转移话题地问道:“听文启兄说,良辅兄目下正在宪台协办的沈阳那起案子?”

因为贡院门前的那一出和举子们持续不断的热议,现在这起案子已经传遍京城了。就算只是市井小民,也能就着蛮夷、洋夷、辽东、战争、礼部、科举等词脑补出一篇篇宏大的故事再讲给别人听,各种阴谋论开始抬头,但大多都是些前无根后无据的臆测。

对此案,钱谦益也很感兴趣。他今天来文震孟的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